肝素产业链上下游概况
肝素(Heparin)主要见于猪的肠黏膜、肝、肺等组织细胞,是动物组织中肥大细胞产生的一种粘多糖,分子量在5000-30000之间。由于肝素良好的抗凝血作用,成为临床抗凝血常见的药物之一。肝素类产品主要包括肝素粗品、肝素原料药、标准肝素制剂以及低分子肝素制剂等。同海外肝素原料药供应商比较,我国在肝素原料药上拥有成本低、供应充足先天性有利条件及竞争优势。根据提取肝素质量和提取肝素原料质量之比计算肝素的得率,从新鲜猪小肠获得的猪小肠粘膜制成肝素粗品的得率约为2.25%,制成精制肝素的得率约为0.74%。以化学裂解法制成低分子肝素产品的得率约为70%。
肝素行业市场格局
肝素原料药主要用于生产标准肝素制剂和低分子量肝素原料药,进而生产低分子量肝素制剂。肝素原料药的效价是每毫克(mg)肝素原料药所含有的活性单位(IU),各国要求效价范围一般在150-200IU/mg。2019年我国肝素产量为23.00万亿IU,同比减少8.40%,我国肝素原料药产量居世界第一。
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20年版中国肝素钠市场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,近年来,我国经营肝素类产品的出口企业一直保持在50家左右。其中前十大企业的出口额占比高达90%,z主要6家肝素原料药生产企业累计出口额占比达75%,呈现出显著的行业高集中度特征;随着美国和欧洲肝素原料药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,以及行业内主要企业相继进入资本市场融资,进一步增加资本和技术实力,预计我国肝素原料药产业未来将进一步向具有技术、质量、规模和品牌优势的企业集中。
肝素行业长期市场分析
从我国肝素平均出口价格来看,肝素自2019年8月至今价格持续波动,期间价格大幅上涨并回落,肝素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原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:
肝素产业链上游肝素原材料供应紧张。肝素原材料传导至肝素原料药环节通常需要一年左右时间,猪小肠受非洲猪瘟等因素影响,产能大幅下降,2018年至2019年间猪小肠价格上涨44.32%,价格上涨传递至肝素粗品、低分子肝素产品等中下游肝素类产品,导致价格上升;
随着人口老龄化持续推进,心脑血管等发病率不断上升,作为心脑血管病治疗环节中重要的抗凝、抗栓药物,肝素类产品下游医疗需求不断释放,造成对低分子肝素制剂等产品需求持续提升,长期拉动肝素行业上游需求。